第一章:失焦的星轨
七月末的凌晨三点,紫金山顶的薄雾还未散尽。林夏在天文台调试价值百万的折射望远镜时,氦氖激光校准器突然在镜头里投射出一团模糊的绿色光斑。她下意识用沾着机油的手指推了推眼镜,却发现那是个举着哈苏503CW相机的男人——他像截断的星轨般突兀地站在观测平台边缘,黑色风衣被海拔450米的山风吹得猎猎作响,三脚架上缠绕的星星灯在长曝光中拖曳出光痕。
"这里是科研区域。"她推开结着霜花的玻璃门喊道,声音被吞没在松涛与夜风里。男人转身时,黄铜底片盒碰撞出类似射电望远镜接收器的叮咚声,露出里面半截泛黄的老照片:某个天文台圆顶的弧形轮廓,右下角印着"2006.08.12"的褪色钢戳。
第二章:过期胶片里的银河
陆川是来拍英仙座流星雨的都市商业摄影师,却总在暗房冲洗时发现同一颗恒星在富士400H胶卷上发生0.5毫米的位移。"你的镜头盖没拧紧导致光渗。"林夏突然出现在他身后,指尖还残留着望远镜调焦环上的低温润滑脂。他们发现彼此都在追踪同一颗编号HD140283的恒星——那是距地球190光年的亚巨星,其138.2亿年的高龄只比宇宙本身年轻2亿年。
某个通宵的暗房里,D-76显影液渐渐浮现出陆川偷拍的照片:林夏踮脚调试赤道仪的背影,发梢沾着星云状的显影液银斑,像被揉碎的仙女座M31悬臂。
第三章:延迟十三年的星光
暴风雨来临前的低气压让电子设备滋滋作响,林夏交给陆川一枚贴着"牧夫座δ"标签的SD卡:"这里装着2009年到2022年的全天区星空延时摄影,每隔37秒一帧。"她没说的是其中唯独缺失了2016年7月——那年她父亲在青海冷湖观测站调试CCD相机时,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泥石流。
当陆川在珠江路旧货市场找到那台被法院拍卖的Meade LX200望远镜,调焦筒里还卡着半张写满潦草公式的观测记录纸。暴雨倾盆的午夜,他浑身滴着水撞开天文馆大门时,林夏正用麂皮擦拭父亲留下的目镜,镜头镀膜上凝结的水珠像超新星遗迹般闪烁。
终章:光年之外的显影
现在他们共同经营着"星光邮差"工作室,用改装的施密特-卡塞格林望远镜和百年历史的湿版摄影术帮人们记录星空。每个包裹里都会附上手写便签:"您收到的星光,在穿越猎户座旋臂时,玛雅文明才刚刚开始建造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