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返回层级列表
LEVEL 1是左室的第1层
Level 1的一张图片
描述
停车场
作为Level 1最主要、最常见的空间形态,“停车场”区域构成了该层级的主体框架,其细节特征直接影响探索者的生存体验,具体如下:
* 空间结构与延伸性
整体呈现为一座无限延伸的停车场建筑群,被厚重的混凝土墙体分割成无数独立房间,每个房间通过狭窄的通道(宽约1.5-2米)相连,通道尽头又会衔接新的房间,形成没有边界的循环式布局。这种“无限延伸”并非无序扩张,墙体走向多为直角转折,整体趋近于网格状分布,偶尔会出现死胡同(尽头为封闭墙面)。
* 基础环境细节
* 顶部设施:每个房间的天花板高度约3-4米,密集分布着两种核心物体——锈迹斑斑的金属排水管道(直径约10-20厘米)和长条形荧光灯管。管道表面常有水滴渗出,落地后会迅速蒸发,无法收集;灯管发出惨白的光线,亮度稳定但略显昏暗(类似傍晚时分的自然光),且无法通过物理手段(如敲击、拆卸)破坏或关闭,推测为层级自带的能量供给系统。
* 停车位布局:墙体两侧整齐划分着停车位,每个车位宽约2.5米、长约5.5米,地面用白色油漆标注着车位线,但部分房间的线条已模糊褪色。单个房间内的停车位数量差异较大,常规区间为20-40个,极少数房间仅有10个以下或50个以上。车位地面多为水泥材质,部分区域存在裂缝,缝隙中可能嵌有碎石或灰尘。
* 车辆与物资刷新
少数停车位上会随机出现车辆,颜色无规律(常见黑、白、银、红四色),车型以家用轿车为主,偶尔会出现SUV或小型货车。这些车辆的门窗多处于解锁状态,内部可能刷新基础生存物资:
* 食物类:密封包装的饼干、瓶装矿泉水(保质期不明,但外观无变质迹象)、巧克力棒等;
* 工具类:打火机、折叠刀、手电筒(部分有电)、螺丝刀等;
* 杂物类:旧报纸、空白笔记本、钥匙串(钥匙用途未知)等。
需注意,车辆刷新无固定规律,且同一车位的物资可能在探索者离开后重新生成,但频率较低(约24小时内可能变化1-2次)。
* 环境氛围
整体环境安静得异常,仅能听到灯管发出的轻微“嗡嗡”声和远处管道的滴水声,几乎没有外界杂音。空气温度恒定在20-22℃,湿度中等,呼吸时不会有闷热或干燥感,适合长时间停留。由于空间无限且结构重复,容易让人产生方向感混乱,建议探索者通过标记(如在墙体刻字、放置石块)记录路线,避免迷路。
这一区域作为Level 1的“主体骨架”,既提供了相对安全的活动空间,也隐藏着基础生存资源,是探索者适应层级规则、储备物资的关键场所。其“稳定无威胁”的特性,也使其成为许多初入左室者的首个落脚点。
洗车店
在Level 1的无限空间中,洗车店样式的房间是一类具有特殊功能的区域,其存在为探索者提供了关键的生存支持,具体细节如下:
* 空间特征:
这类房间的布局明显区别于常规停车场房间,更接近现实中的简易洗车工位。地板铺设着深灰色的吸水材质(类似工业级海绵或高密度毡垫),能快速吸收地面水分,保持表面相对干燥。墙面多为裸露的水泥或浅色瓷砖,整体光线中等(由顶部灯管提供,亮度略低于普通停车房间),空气中常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或潮湿泥土的混合气味。
* 核心设施:
墙体两侧(或单侧)固定悬挂着2把高压水枪,枪身多为红色或蓝色的塑料材质,枪口连接着黑色橡胶软管,软管末端隐入墙体内部,无法追溯水源来源。水枪的开关设计简单,类似家用淋浴喷头的旋钮式阀门,顺时针旋转即可开启,水流强度较高,足以冲洗污渍。
* 水源细节:
水枪连接的水源并非无限,经测试,单把水枪连续开启后,可稳定供水约10分钟。水源的水质接近自来水,无明显异味,可直接饮用或用于清洁——这使其成为Level 1中最可靠的水分获取渠道,对长期停留的流浪者至关重要。
* 注意事项:
虽然此类房间本身无直接危险,但需注意:
* 水源耗尽后,暂无已知方法使其重新蓄水,因此需合理规划用水量(例如分多次使用,避免一次性耗尽)。
* 部分洗车店房间的角落可能堆积少量潮湿的抹布或清洁工具,虽无明确风险,但建议检查后再使用,以防藏匿小型实体或存在老化损坏的尖锐部件。
* 地面吸水材料若长期浸泡可能滋生霉菌,进入时需留意是否有异常霉斑或刺鼻气味,避免接触可能引起皮肤不适的物质。
垃圾堆放房间
在Level 1的无限空间中,垃圾堆放房间是一类具有潜在风险的特殊区域,与常规停车场房间的整洁、安全形成鲜明对比,其细节特征和潜在威胁如下:
* 环境与外观
这类房间的入口通常隐蔽在常规停车场房间的角落,门框多被污垢覆盖,难以从远处识别。进入后,首先会感受到光线的急剧变化——顶部灯管的亮度大幅降低,仅能照亮房间中央约2-3平方米的区域,其余部分陷入昏暗,需借助光源(如手电筒)才能勉强视物。
地面不再是水泥或吸水材质,而是堆积着厚度不等的垃圾,从脚踝到膝盖高不等,成分杂乱:包括霉变的纸箱、生锈的金属碎片、破旧的布料、食物残渣、破碎的塑料瓶等。垃圾长期堆积导致地面松软,行走时会发出“嘎吱”的挤压声,且容易陷入其中。
* 气味与感官体验
房间内弥漫着极其难闻的混合气味,主要包括腐烂食物的酸臭味、金属锈蚀的腥味、潮湿霉菌的霉味,以及一种难以名状的刺激性气味,长时间停留可能引起头晕、恶心等不适反应。此外,空气中湿度明显高于其他房间,墙壁和垃圾表面常附着一层黏腻的水汽,触摸时会感到湿冷滑腻。
* 潜在风险
* 实体隐患:这是此类房间最主要的威胁。由于环境阴暗、杂乱且气味复杂,极易成为实体的藏身之处。目前观测到的可能存在的实体包括小型爬行类生物(行动迅速,喜在垃圾缝隙中穿梭)和具有伪装性的腐生实体(外形类似发霉的布料,静止时与垃圾融为一体)。虽然Level 1整体实体数量极少,但垃圾房间的实体出现概率显著高于其他区域,且可能具有攻击性。
* 物理危险:垃圾中混杂着尖锐物体,如破碎的玻璃、生锈的铁钉、断裂的金属支架等,赤脚行走时可能被划伤,存在感染风险;部分垃圾堆积不稳定,可能形成松散的“垃圾堆”,踩踏时可能塌陷,导致探索者被掩埋或陷入更深的污秽中。
* 探索建议
* 若不慎进入此类房间,应立即关闭光源(避免吸引实体),屏住呼吸减少气味刺激,同时快速观察四周是否有异常动静(如垃圾的轻微晃动、不自然的声响)。
* 切勿触碰或翻动垃圾,即使表面看似有可利用的物资(如未开封的罐头、完整的工具),也可能是实体的诱饵或被污染的危险物品。
* 撤离时需倒退行走,保持对后方的警惕,直至完全离开房间并确认入口已被远离,再恢复正常行进。
这类房间是Level 1中少数具有明确风险的区域,其存在打破了该层级“绝对安全”的表象,提醒探索者即使在生存难度为1的层级中,仍需保持警惕,避免因疏忽陷入危险。
仓库房间
在Level 1的复杂空间中,仓库房间是一类相对罕见但极具探索价值的特殊区域,其功能与环境特征显著区别于常规停车场房间和危险的垃圾堆放房间,具体细节如下:
* 环境与结构
仓库房间的入口通常隐藏在连续多个常规停车场房间的尽头,门框较宽(约2.5米),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灰尘,门板多为金属材质,呈现出暗灰色,部分区域有轻微锈蚀。进入房间后,首先会注意到空间高度明显高于其他房间(约5-6米),顶部的排水管道和灯管数量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几盏悬挂式的大功率白炽灯,光线明亮且均匀,能照亮房间的每个角落,灯管的“嗡嗡”声也比常规房间更轻微。
地面为坚硬的水泥地,平整度较高,几乎没有裂缝或杂物,仅在角落处有少量灰尘堆积。墙体由厚实的混凝土构成,部分墙面镶嵌着金属货架,货架高度从1.5米到3米不等,整齐排列在房间两侧及中央区域,将空间分割成几条宽敞的通道(宽约1.8米),方便探索者通行。
* 物资与存储内容
货架上堆放着大量封装完好的物资,种类远多于常规停车场房间的车辆物资,且呈现出明显的“仓储”特征:
* 包装食品:整箱的压缩饼干、真空包装的面包、罐装肉类(如午餐肉、鱼罐头)、瓶装果汁(保质期标注多为“无限期”,但口感与现实中的同类产品无异);
* 工具与设备:成捆的麻绳(长度约50米)、多规格螺丝刀套装、手电筒(均带有备用电池)、折叠铁锹、小型灭火器(压力正常)、防水布(面积约10平方米);
* 消耗品:密封的桶装纯净水(每桶约18升,水质清澈可直接饮用)、卷纸、消毒湿巾、医用纱布和碘伏(包装未开封);
* 杂物:空白的硬壳笔记本、圆珠笔(数量充足)、塑料收纳箱(部分带有锁扣,内部为空)、旧地图(地图内容与Level 1布局无关,疑似现实世界中的城市地图)。
这些物资均采用统一的白色纸箱或塑料箱封装,箱体外无任何标识,但打开后内部物品排列整齐,无受潮或变质迹象。经观察,物资不会随时间随机刷新,但同一房间的物资在被取走后,若探索者离开超过48小时再返回,可能会重新出现部分消耗品(如食品、湿巾),推测存在固定的补充机制。
* 潜在特性与注意事项
* 安全性:目前尚未在仓库房间内发现实体活动的痕迹,也无异常气味或声音,环境稳定,温度与常规房间一致(20-22℃),是Level 1中少数可安全停留休整的区域。
* 空间限制:每个仓库房间的面积固定(约200-300平方米),并非无限延伸,货架数量通常为10-15组,物资总量虽多但有限,建议探索者按需取用,避免过度囤积导致资源浪费。
* 隐藏细节:部分货架的底层可能放置着带有密码锁的金属箱(锁体为三位数密码),目前尚未发现解锁规律,但箱身重量较重,推测内部可能存放着更珍贵的物资(如特殊工具或层级信息);此外,房间角落的地面偶尔会出现模糊的脚印,方向杂乱,疑似有其他探索者曾到访,但无滞留迹象。
* 探索建议
若发现仓库房间,建议优先收集以下物资:桶装纯净水(补充水分储备)、压缩饼干和罐头(长期食物来源)、手电筒与备用电池(照明保障)、防水布(可用于搭建临时庇护所)。同时,可利用空白笔记本记录房间位置和物资剩余情况,方便后续返回补充。离开时需注意关闭房门(门板可正常推动关闭),虽无证据表明开门会引入危险,但关闭状态能减少灰尘进入,保持内部环境稳定。
实体情况
尽管Level 1的生存难度被标注为“极少量实体”,整体环境相对安全,但仍存在少数需要警惕的实体类型。这些实体的活动范围、行为模式与层级内的特定区域密切关联,具体如下:
一、主要实体类型
1. “锈蚀爬行者”
* 外观与特征:体型较小,约30-50厘米长,形似覆盖着铁锈的多足昆虫,身体由锈蚀的金属碎片和腐烂的布料构成,移动时会发出“咔哒咔哒”的金属摩擦声。
* 活动区域:主要栖息于垃圾堆放房间的深处,尤其偏爱潮湿的垃圾堆底部,极少出现在常规停车场房间或洗车店房间。
* 行为模式:通常以垃圾中的有机物或霉变物质为食,对光线敏感——在强光照射下会蜷缩成一团,停止移动;若处于昏暗环境,会主动靠近发出声响或体温较高的生物(如人类)。其攻击方式为用锋利的金属肢爪划伤目标,伤口可能引发轻微感染,但无致命性。
* 应对建议:进入垃圾房时务必携带强光手电筒,发现其踪迹后保持光照直射,缓慢后退撤离,无需主动攻击(其移动速度较慢,难以追赶)。
2. “荧光飞虫”
* 外观与特征:体型类似现实中的萤火虫,体长约2-3厘米,身体呈半透明的淡绿色,尾部会发出微弱的荧光,成群活动(通常10-20只为一群)。
* 活动区域:多见于常规停车场房间的顶部灯管附近,尤其在灯管老化、光线较暗的房间中更易出现,极少进入洗车店或仓库房间。
* 行为模式:无攻击性,主要以灯管表面的灰尘和管道凝结的水珠为食,飞行时会发出极轻微的“嗡嗡”声(需在极度安静的环境下才能听到)。其荧光对人类无害,但大量聚集时可能干扰视线。值得注意的是,若房间内突然出现大量荧光飞虫,可能预示着该区域即将刷新物资(如车辆内的食物),可作为“资源信号”参考。
* 应对建议:无需刻意躲避,若影响视线,可用衣物轻轻驱赶,避免用硬物拍打(可能导致其释放少量刺激性粉末,引起短暂咳嗽)。
二、实体分布与风险总结
* 分布密度:整体实体数量极少,平均探索10个常规房间才可能遇到1次实体,且90%以上为荧光飞虫(无威胁),仅在垃圾堆放房间有一定概率遇到锈蚀爬行者(低威胁)。
* 风险等级:对人类的威胁极低,未发现致命性实体,符合Level 1“安全、稳定”的生存难度评级。
* 特殊提示:Level 1的实体活动存在“时间规律”——锈蚀爬行者在Level 1的“暗期”(即灯管亮度自然降低10%的时段,约每天凌晨2-4点)更为活跃,而荧光飞虫则在“亮期”(灯管亮度最高时段,约上午8-10点)数量最多。掌握这一规律可进一步降低遭遇风险。
基地和前哨站
在Level 1相对安全稳定的环境中,存在两处由左室探索团队(L.E.T.,全称“左室探索团队”)建立的人工据点,为初入左室的流浪者提供基础生存支持与信息指引,分别是L.E.T.第一基地和仓库前哨站。
一、L.E.T.第一基地
作为L.E.T.在Level 1的核心据点,第一基地是团队长期运营的综合性枢纽,也是流浪者最易接触到的“安全屋”。
* 位置与外观
隐藏在连续20余个常规停车场房间的深处,入口是一扇经过改造的金属门,门体刷有醒目的黄色条纹,门框右侧用红色喷漆标注着“L.E.T. - 1”。与Level 1原生的密码门不同,此门安装了简易的电子锁,由基地成员远程操控,流浪者靠近时需通过门外的对讲机说明身份(如“初入者”“需要帮助”),验证后会自动解锁。
* 内部结构
基地由3个相邻的大型停车场房间改造而成,总面积约500平方米,通过打通墙体形成连通空间:
* 接待区:入口后的第一个房间,摆放着几张折叠桌和塑料椅,墙上张贴着Level 1的简易地图(标注了安全区域、危险房间和资源点)、L.E.T.的求助规则及层级基础生存指南。角落设有医疗箱(内含绷带、消毒水、止痛药等基础药品),由值班成员负责补充。
* 休息区:中间房间铺有防潮垫和睡袋,可同时容纳15-20人休息,顶部悬挂着额外的灯管以增强照明,温度略高于外界(约24℃),营造更舒适的休息环境。
* 物资储备区:最内侧的房间被改造成仓库,货架上整齐堆放着L.E.T.收集的物资(食品、水源、工具等),由专人登记管理,流浪者可按需领取(每人每日限领1份基础物资,避免浪费)。
* 功能与服务
* 为初入左室的流浪者提供临时住宿、基础物资补给(食物、水、简易工具);
* 由L.E.T.成员讲解左室的层级规则、实体知识及后续层级的出入信息(如Level 2的密码门线索);
* 帮助流浪者建立联络(记录姓名、特征,若有其他据点的消息会同步更新);
* 定期组织小型探索队,带领有经验的流浪者熟悉Level 1环境,寻找新的资源点或出口。
* 运营机制
常驻成员约5-8人,轮班负责接待、巡逻和物资整理。基地配备了自制的通讯设备(信号覆盖Level 1的核心区域),可与仓库前哨站及L.E.T.在其他层级的据点保持联系。物资主要来源于团队探索收集的车辆物资、仓库房间储备,以及成员从上层级带回的补给,储备量可维持30人1个月的消耗。
* 注意事项
流浪者需遵守基地规则:禁止携带危险物品(如生锈的金属碎片、不明液体)、未经允许不得进入储备区、离开前需登记去向。基地24小时有人值守,即使深夜也可通过对讲机求助。
二、仓库前哨站
作为第一基地的“分支点”,仓库前哨站依托一处大型仓库房间建立,更偏向于资源储备与短途探索支援,规模较小但功能专一。
* 位置与建立基础
位于Level 1东北区域的一处原生仓库房间内,距离第一基地约1小时步行路程(按常规步速计算)。L.E.T.发现该仓库房间后,因其中物资丰富且空间独立,将其改造为前哨站,入口处悬挂着一块木牌,手写着“仓库前哨 - L.E.T.”。
* 内部设施
保留了仓库房间原有的货架结构,但进行了分区整理:
* 物资存储区:占房间面积的70%,货架按“食品”“工具”“水”“杂物”分类摆放,所有物资均标注了收集日期和数量,其中80%来自该仓库房间原生储备,20%由第一基地定期补充。
* 临时休息区:角落用防水布隔出约10平方米的空间,放置2张行军床和1个取暖器(由L.E.T.自制,使用收集的燃料供电),供短途探索的成员或迷路的流浪者临时休整。
* 信息板:固定在入口对面的墙上,记录着前哨站的物资剩余量、最近的探索报告(如“东侧10个房间发现洗车店”“西南区域有垃圾房聚集”)及返回第一基地的路线指引。
* 功能定位
* 作为第一基地的“物资中转站”,缓解核心据点的储备压力,同时方便流浪者在远离基地时获取补给;
* 承担Level 1边缘区域的巡逻任务,前哨站成员每日会向外探索5-10个新房间,记录环境变化并标记危险点,信息同步至第一基地;
* 为深入Level 1深处的探索者提供“紧急避难所”,若遭遇实体或迷路,可在此等待救援。
* 运营与风险
常驻成员仅2-3人,主要负责物资清点和周边巡逻,通讯设备信号较弱,仅能在5个房间范围内与第一基地联系。由于靠近Level 1的边缘区域,偶尔会听到远处垃圾房的异响,但尚未有实体闯入记录。前哨站的物资消耗较慢,通常每2周由第一基地派人补充一次。
* 使用规则
流浪者可自由取用物资,但需在信息板的“领取登记本”上记录姓名和数量;临时停留不得超过24小时,若需长期住宿需联系第一基地批准;发现异常情况(如物资异常减少、听到奇怪声响)需立即通过通讯设备通知第一基地。
这两处据点的存在,体现了L.E.T.在左室中的组织性与互助精神,为原本孤立无援的层级探索提供了“安全网”。对于初入Level 1的流浪者而言,找到L.E.T.的基地或前哨站,意味着生存概率的大幅提升。
入口和出口
入口
进入进入Level 1最普遍的方法是切入。例如,在现实世界中从错误的地方切出,就可能会进入左室Level 1.
出口
在一处密码门中输入正确的密码打开后,切入门内部,会进入Level 2。
在 垃圾堆放房间 中找到一个篮球并尝试携带其切入地板,会进入Level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