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雨落时分的相遇
初冬的雨总是来得猝不及防。
苏晚抱着刚从打印店取来的论文稿,站在市图书馆门口的檐下进退两难。细密的雨丝被寒风卷着,在玻璃门上撞出细碎的水花,模糊了馆内暖黄色的灯光。她低头看了眼手机,距离闭馆还有四十分钟,怀里的论文却还需要最后核对参考文献 —— 导师今早特意叮嘱,明天提交前必须确认所有引文格式。
深吸一口气,苏晚将论文稿小心翼翼地塞进帆布包内侧,拉起连帽衫的帽子,正准备冲进雨幕,身后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还没等她回头,一件带着淡淡雪松香气的深色大衣突然罩在她肩上,紧接着是温润的男声:“一起走吗?我有伞。”
她猛地转身,撞进一双清澈的眼眸里。男生个子很高,额前的碎发被雨水打湿几缕,却丝毫不显狼狈。他手里握着一把黑色长柄伞,伞沿还滴着水珠,显然也是刚从图书馆出来。见苏晚愣住,他又温和地笑了笑,指了指她怀里的帆布包:“看你抱着东西,好像很着急的样子。”
“啊…… 谢谢。” 苏晚这才反应过来,脸颊微微发烫,连忙把滑落的大衣拉好。雪松的气息混着雨水的清新,在寒冷的空气中格外清晰,让她莫名觉得安心。两人并肩站在伞下,伞面微微向她这边倾斜,男生的肩膀很快被雨水打湿一片。
“你也是来查资料的吗?” 苏晚忍不住打破沉默,目光落在他另一只手里拿着的书 —— 封面是她很喜欢的作家的新作,深蓝色封面上印着烫金的书名《时光碎片》。
“嗯,找一些关于城市历史的文献。” 男生顺着她的目光看了眼书,又看向她,“你呢?看你包里好像是论文?”
“对,明天要交初稿,还差最后一点没核对完。” 提到论文,苏晚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本来想今天看完,结果下雨耽误了。”
说话间,两人已经走到公交站台。雨势渐渐小了些,站台的长椅上积着薄薄一层水。男生从口袋里掏出纸巾,仔细擦了擦长椅的一角,递给苏晚:“先坐会儿吧,等下一班公交。”
苏晚道谢坐下,目光无意间落在他手里的书上。书的扉页上夹着一张浅灰色的书签,书签边缘印着细小的银杏叶图案。她忽然想起自己的包里也有一张一模一样的书签,是上个月在图书馆的旧书区偶然发现的。
“你的书签……” 苏晚下意识地开口,又有些不好意思地停下。
男生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笑着把书翻开,露出那张书签:“这个吗?在三楼旧书区找到的,觉得图案很特别。”
“我也有一张!” 苏晚惊喜地从包里拿出自己的书签,递给他看。两张浅灰色的书签放在一起,上面的银杏叶图案仿佛连成了一片。
男生的眼睛亮了起来,看着书签,又看向苏晚,嘴角的笑意更深了些:“真的很巧。对了,我叫林屿,在隔壁大学读历史系。”
“我叫苏晚,中文系的。” 苏晚也笑了,心里的紧张渐渐消散。
这时,公交的灯光从雨幕中传来,林屿站起身,把伞递给苏晚:“这把伞你先拿着吧,明天我还会来图书馆,到时候再还我就好。”
苏晚连忙摆手:“不用了,我明天可以自己带伞……”
“拿着吧,” 林屿打断她,语气温和却不容拒绝,“不然你明天又要淋雨了。况且,我还想跟你借那本《城南旧事》呢,上次来的时候没找到。”
苏晚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他是想找个理由再见一面。脸颊又开始发烫,她接过伞,小声说:“那…… 明天下午三点,在三楼靠窗的位置,可以吗?”
“好。” 林屿点头,看着她走上公交,直到公交车缓缓驶离,才转身走进渐渐变小的雨里。
苏晚坐在公交车上,握着那把还带着雪松香气的伞,看着窗外渐渐亮起的路灯,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她低头看了看手里的书签,又想起林屿那双清澈的眼睛,心里忽然觉得,这个初冬的雨天,好像也没那么糟糕。
第二章 旧书区的秘密
第二天的阳光格外温柔,透过图书馆三楼的落地窗,在木质书架上洒下斑驳的光影。苏晚提前十分钟到达,手里抱着那本《城南旧事》,指尖还轻轻夹着昨天林屿借她的黑色长柄伞。
靠窗的位置空着,桌面上还残留着淡淡的咖啡香。她将书和伞放在桌角,目光不自觉地飘向不远处的旧书区 —— 那里书架斑驳,阳光斜斜地照进去,扬起的细小尘埃在光里跳舞,像极了她此刻有些雀跃的心情。
“抱歉,我来晚了。” 温润的男声从身后传来,带着一丝歉意。苏晚回头,看见林屿手里提着两杯热饮,额前的碎发被风吹得微微晃动,比昨天多了几分清爽。
“没有,我也刚到。” 苏晚连忙起身,把伞递给他,“你的伞,谢谢。”
“不客气。” 林屿接过伞,将其中一杯热饮放在她面前,“看你昨天提到论文,猜你可能需要提神,就买了热美式,不知道你喜欢吗?”
杯壁传来的温度透过指尖蔓延到心里,苏晚低头抿了一口,微苦的口感里带着淡淡的醇香,刚好是她喜欢的味道。“很喜欢,谢谢你。” 她抬头笑了笑,把《城南旧事》推到他面前,“这本书你可以先拿去看,我已经看完了,里面还有一些我的笔记,如果你不介意的话。”
林屿拿起书,指尖轻轻拂过封面,眼里满是惊喜:“太好了,我找了好久都没找到。你的笔记我肯定很乐意看,说不定还能跟你交流交流读后感。”
两人并肩坐在窗边,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暖融融的。林屿翻开《城南旧事》,偶尔会指着某段笔记,和苏晚讨论书中的人物和情节。苏晚发现,林屿虽然读的是历史系,却对文学有着独到的见解,他的分析总能戳中她心里没说出来的想法,让她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对了,” 林屿忽然合上书,看向苏晚,“昨天你说书签是在旧书区找到的,要不要一起再去看看?说不定还能找到其他有意思的东西。”
苏晚眼睛一亮,连忙点头:“好啊!我上次在那里还看到一本很老的诗集,可惜当时没来得及细看。”
旧书区比想象中更大,书架一排排延伸开,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特有的油墨香和霉味,却让人觉得格外安心。林屿熟门熟路地领着苏晚走到最里面的一排书架前,那里摆满了上世纪的文学著作,书脊大多已经泛黄磨损。
“你看这个。” 林屿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深蓝色封皮的诗集,封面上没有书名,只有一个小小的烫金月亮图案。他小心翼翼地翻开,里面夹着一张泛黄的信纸,上面是用钢笔写的娟秀字迹,字迹有些模糊,却能看清开头的几个字:“致我的月亮:见字如面……”
苏晚凑过去,看着信纸上的文字,心里忽然泛起一阵柔软。“这好像是一封情书。” 她轻声说,指尖轻轻碰了碰信纸,仿佛怕惊扰了里面藏着的旧时光。
“嗯,说不定是很多年前,有人把自己的心意藏在了这本书里。” 林屿的声音很轻,目光落在信纸上,眼神里带着一丝温柔,“有时候觉得,旧书区就像一个时光胶囊,藏着很多人的故事和秘密。”
苏晚点点头,目光在书架上搜寻着上次看到的那本诗集。忽然,她眼前一亮,在书架的最上层找到了那本红色封皮的诗集。她踮起脚尖,伸手去够,却怎么也够不到。
就在这时,林屿走到她身后,轻轻扶住她的肩膀,另一只手轻松地将诗集取了下来。他的气息轻轻拂过她的耳畔,带着淡淡的雪松香气,和昨天那件大衣的味道一样。苏晚的脸颊瞬间发烫,连忙后退一步,接过诗集,小声说了句:“谢谢。”
林屿看着她泛红的脸颊,忍不住笑了笑,没有拆穿她的窘迫,而是指着诗集的封面说:“这本《月光诗集》我知道,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作品,作者据说一辈子都在写关于月亮的诗,很浪漫。”
苏晚翻开诗集,里面的纸张已经泛黄,却保存得很完好。她随意翻开一页,轻声读了起来:“我把心事折成纸船,放进月光里,希望它能漂到你的窗前……”
温柔的女声在安静的旧书区里回荡,林屿静静地站在她身边,目光落在她认真的侧脸上。阳光透过窗户,在她的发梢镀上一层金边,让她看起来像极了书中描写的月光下的少女。
“原来你也喜欢这首诗。” 林屿轻声说,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喜,“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以前在历史文献里看到过引用,一直想找原诗来看。”
苏晚抬头看他,眼里满是惊喜:“真的吗?我也是!我觉得这首诗里藏着最纯粹的心意,很动人。”
两人相视一笑,心里的距离又近了一步。这时,图书馆的广播响起,提醒读者闭馆时间即将到来。林屿看了眼时间,有些不舍地说:“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就要闭馆了。”
“是啊。” 苏晚也有些遗憾,她把《月光诗集》抱在怀里,看着林屿,“那…… 下次我们还能一起来旧书区吗?我还想看看有没有其他有意思的书。”
林屿的眼睛亮了起来,用力点头:“当然可以!明天下午三点,还在这里,怎么样?”
“好!” 苏晚用力点头,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两人并肩走出图书馆,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林屿送苏晚到公交站台,看着她上了公交,才转身离开。苏晚坐在公交车上,怀里抱着那本《月光诗集》,指尖还残留着林屿刚才扶她肩膀时的温度,心里像被灌满了阳光,温暖又甜蜜。
她翻开诗集,目光落在那首《纸船》上,忽然觉得,这个冬天,好像因为一个偶然的相遇,变得格外美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