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DS|二号坦克A型
2025-11-01 14:21:07
发布于:广东
哥萨克:“还有我的事?”

关于图片:
(自己写的)一个由二号坦克A型组成的坦克小队行驶在草地上,远方飘来硝烟,两位车组乘员探出身子观察前进道路,黄绿色的草地与远方树木组成美丽的风景。
简介:
二号坦克 A 型是德国二战初期的一种轻型坦克,为二号坦克的第一种量产型。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研发背景:1934 年,德国陆军部提出发展重量 10 吨、装备 20 毫米火炮的装甲车辆计划。1935 年,德国军器局要求 MAN、克虏伯、亨舍尔及戴姆勒・奔驰设计一种重量 10 吨以下、拥有一挺 20 毫米机炮和两挺 7.92 毫米机枪的轻型坦克。最终 MAN 公司中标,并与戴姆勒・奔驰公司合作开发,1935 年至 1936 年生产了 a1、a2、a3 等试生产型号,在此基础上,1937 年 7 月,二号坦克 A 型开始量产。
生产情况:从 1937 年 7 月开始量产,仅由 MAN 和戴姆勒 - 奔驰生产,具体生产数量暂无确切统计。它与 C 型在外观与性能上极为接近,区别主要在于舱盖不同。
服役表现:二号坦克 A 型在波兰和法国战役中担任德军装甲师的助力群,为德军的 “闪电战” 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但由于其装甲薄弱、火力相对不足等缺陷,在战场上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后来德军根据战场反馈,在其炮塔、车体正面等部位增加了 20 毫米的附加装甲以增强防护能力。
| 类别 | 具体参数 |
|---|---|
| 战斗全重 | 9.5 吨 |
| 尺寸规格 | 4.81 米 × 2.28 米 × 2.02 米 |
| 动力系统 | 迈巴赫 HL 62 TRM 型发动机 |
| 机动性能 | 140 马力(约 103 千瓦) |
| 装甲防护 | 14.5 毫米(炮塔前部、车体前上装甲,仅能抵御轻武器子弹与炮弹破片)(最大) |
| 武器配置 | 1 门 20 毫米 KwK 30 L/55 坦克炮 或 20 毫米 KwK 38 L/55 坦克炮(二选一搭载,1 挺 7.92 毫米 MG 34 通用机枪(同轴布置,与主炮联动射击) |
| 通讯设备 | FuG 2 型无线电收发报机(支持短距离战场协同) |
名人名事:
一、装甲王牌的起点 —— 威尔・法伊(Willi Fey)
威尔・法伊是二战后期德军著名的虎式坦克王牌车长,而他的装甲战斗生涯,正是从二号坦克 A 型开启的。1940 年法国战役期间,年轻的法伊尚未晋升高级军衔,被分配担任一辆二号坦克 A 型的车长,隶属于德军装甲部队参与西线攻势。
此时的二号坦克 A 型虽装甲薄弱(最大装甲厚度仅 14.5 毫米)、火力有限(20 毫米 KWK30 型机关炮难以对抗重型目标),但凭借出色的机动性和无线电协同能力,成为德军侦察与穿插战术的核心载体。法伊驾驶该车主要执行前沿侦察、侧翼迂回任务,在规避法军重型坦克与反坦克炮的同时,为后续主力部队标记进攻路线、肃清轻型防御目标。这段经历让他深刻理解了轻型坦克的战术定位与战场生存技巧,也积累了宝贵的车组协同、地形利用经验 —— 这些能力在他日后驾驶虎式坦克驰骋诺曼底战场时,转化为精准的战术判断与高效的作战指挥,最终成为击毁多辆盟军坦克的王牌车长。法伊曾在回忆录中提及,二号坦克 A 型的驾驶体验让他学会了 “以机动弥补防护不足”,为其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闪电战中的集体荣光 —— 波兰战役与法国战役的车组群像
二号坦克 A 型虽无单一车组创下惊人事迹,但在 1939 年波兰战役和 1940 年法国战役中,数千名驾驶该车的德军车组共同书写了闪电战的传奇。作为当时德军装甲部队数量最多的坦克型号之一(波兰战役中为核心主力,法国战役前德军集结了 920 辆各型二号坦克),A 型车组承担了多样化的战术任务。
在波兰战役中,二号坦克 A 型车组凭借 40 公里 / 小时的公路时速和灵活的悬挂系统,快速突破波军防线,配合步兵肃清据点。尽管面对波军 7TP 轻型坦克时火力处于劣势,且因装甲薄弱损失 83 辆(其中 32 辆损毁于华沙战役),但车组们通过无线电协同实施集群冲击,有效瓦解了波军的抵抗意志。部分车组创造性地利用机动性绕至敌方侧后,用 20 毫米机关炮打击薄弱部位,展现了出色的战术适应性。
法国战役中,A 型车组的任务转向侦察与侧翼掩护 —— 由于法军拥有索玛 S-35 等重型坦克,德军高层避免其正面硬抗,转而让二号坦克 A 型深入敌后侦察敌情、破坏交通线。车组们凭借窄幅履带的通过性和可靠的迈巴赫 HL57 发动机,在法国乡村地形中快速机动,为德军装甲集群的迂回包抄提供了关键情报支持。尽管部分车组因遭遇法军重型反坦克武器而受损,但整体上完美契合了闪电战 “快速穿插、纵深打击” 的战术需求,成为战役胜利的重要推手。
三、沙漠中的坚守者 —— 非洲军团的 A 型改进型车组
1941 年后,部分二号坦克 A 型经冷却系统与发动机改进(适配沙漠环境,称为 A (Tp) 型),被调往隆美尔指挥的非洲军团服役。这些车组面临着极端环境的考验 —— 沙漠高温对发动机可靠性提出严苛要求,而盟军的重型火力也让 A 型的防护短板愈发突出。
尽管如此,A 型车组仍凭借履带式机动优势,承担了指挥、侦察与侧翼警戒任务。在缺乏轮式车辆适配沙漠地形的背景下,他们驾驶坦克在沙丘间穿梭,为非洲军团传递情报、掩护主力撤退,成为不可替代的战术力量。这些车组往往需要在高温、沙尘环境下长时间作战,频繁维护发动机与冷却系统,展现了极强的意志力。直到 1943 年突尼斯战役**德国投降,仍有部分 A 型改进型车组在坚持作战,用坚守诠释了这款坦克的战术价值。
这些与二号坦克 A 型相关的名人与集体事迹,既体现了这款过渡型坦克的历史定位,也展现了二战初期装甲兵的战术智慧与战斗精神。尽管 A 型坦克因技术局限最终退出一线,但它承载的作战经验与车组们的实践探索,为德国后续坦克发展与装甲战术成熟奠定了重要基础。
技能与现实:
一、核心技能 “闪击”:复刻闪电战的战术核心
游戏中 “闪击” 技能允许二号坦克 A 型在部署后立即发起攻击,无需等待回合,成为前期抢占前线的关键能力。这一设计直接对应了二号坦克 A 型在二战初期闪电战中的核心定位 ——快速穿插、前沿突击。
从现实维度来看,二号坦克 A 型战斗全重仅 7.2 吨,搭载迈巴赫 HL57 型 130 马力汽油机,公路最大时速达 40 公里 / 小时,配合板簧平衡式悬挂与窄幅履带,具备极强的机动性和地形适应性。在 1939 年波兰战役和 1940 年法国战役中,该车作为德军装甲集群的先锋力量,正是凭借 “快速部署、即时作战” 的特点,突破敌方防线薄弱环节,为后续主力部队开辟进攻通道。历史上,二号坦克 A 型车组常执行 “侦察 - 突击” 一体化任务,抵达战场后无需长时间准备即可投入战斗,这与游戏中 “部署即攻击” 的 “闪击” 机制高度契合。
此外,作为 1 费低门槛卡牌,二号坦克 A 型的 “闪击” 能力也还原了历史上该车的量产定位 —— 作为德军装甲部队的 “入门级主力”,其快速补充、快速作战的特性完美适配闪电战 “集中兵力、速战速决” 的战术逻辑,与《KARDS》中德国阵营 “前期压制、抢占先机” 的卡组风格形成呼应。
二、争议技能 “烟幕”:还原装甲薄弱的生存困境
游戏中 “烟幕” 技能本应具备防护规避效果,但与 “闪击” 的进攻属性叠加后,形成了 “进攻与防御互相限制” 的机制矛盾,导致该技能在多数情况下实用性有限。这一看似不合理的设计,恰恰精准复刻了二号坦克 A 型在历史中的核心缺陷 ——装甲薄弱、防护不足。
从现实参数来看,二号坦克 A 型的装甲厚度仅为 5-14.5 毫米(初期型号最大装甲厚度甚至不足 15 毫米),采用表面硬化钢板焊接而成,仅能抵御步枪弹和炮弹破片,面对敌方反坦克炮、中型坦克主炮时几乎毫无防护能力。历史上,该车在实战中虽机动性出色,但极易被敌方火力摧毁,因此车组常需依赖烟幕弹掩护撤退或转移阵地。然而,烟幕的防御属性与该车 “快速突击” 的战术定位天然冲突 —— 使用烟幕会阻碍自身进攻路线,放弃烟幕则面临被击毁的风险,这与游戏中 “闪击” 和 “烟幕” 互相限制的机制完全一致。
更值得注意的是,“烟幕” 技能的 “有限实用性” 也还原了历史改进轨迹:初期生产的 A1 型二号坦克因缺乏最终减速齿轮,制动效率低下,即便释放烟幕也难以快速调整阵地,导致防护效果大打折扣;后续 A2、A3 型虽改进了冷却系统和诱导轮设计,但装甲薄弱的核心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游戏中该技能的 “尴尬定位”,本质上是对这款过渡型坦克 “防御设计先天不足” 的抽象还原。
三、技能组合矛盾:映射历史战术的两难抉择
游戏中二号坦克 A 型 “闪击 + 烟幕” 的技能组合被诟病 “自相矛盾”,但这一设计恰恰映射了历史上该车的战术两难 ——既要承担快速突击任务,又因防护薄弱需依赖防御手段,两者难以兼顾。
历史上,二号坦克 A 型在波兰战役中虽凭借机动性取得战术优势,但仍有 83 辆被击毁,其中 32 辆损毁于华沙战役的正面冲突中;在法国战役中,面对法军索玛 S-35 中型坦克和反坦克炮,该车更是被迫放弃正面突击,转而利用烟幕掩护执行侧翼侦察任务。这种 “想进攻却不敢硬冲,想防御却影响机动” 的困境,在游戏中转化为 “用闪击则浪费烟幕,用烟幕则辜负闪击” 的机制矛盾。
从卡牌平衡角度看,这种矛盾设计也是对历史的妥协:若仅保留 “闪击”,则会过度强化其进攻能力,违背 “装甲薄弱” 的历史事实;若仅保留 “烟幕”,则又忽视其 “闪电战先锋” 的战术定位。因此,《KARDS》通过 “技能组合矛盾” 的设计,既还原了该车的双重属性,又实现了游戏内的战力平衡,体现了 “历史真实性与游戏性结合” 的设计思路。
四、技能适配性:呼应战场定位的战术延伸
尽管存在机制矛盾,但二号坦克 A 型在游戏中 “抢占前线 + 配合后续部署” 的使用场景,仍与历史战术高度契合。游戏中,玩家常用该车通过 “闪击” 占领前线后,搭配 “北方铁矿” 等指令卡获取额外指挥点,为后续重型坦克部署争取时间。这一玩法复刻了历史上二号坦克 A 型的 “过渡性定位”—— 作为德军装甲部队的 “先锋跳板”,该车的核心价值并非正面攻坚,而是通过快速抢占阵地,为虎式、豹式等后续重型坦克创造作战条件。
历史上,1940 年后随着盟军装甲力量的升级,二号坦克 A 型因火力和防护不足逐步退出一线,但仍作为 “侦察坦克” 或 “辅助坦克”,为核心部队提供战场掩护和情报支持,这与游戏中该车 “前期抢线、后期辅助” 的使用逻辑完全一致。而 “烟幕” 技能在特定场景下的防护作用,也对应了历史上该车在撤退或掩护任务中使用烟幕弹的实战记录。
综上,《KARDS》中二号坦克 A 型的技能设计并非单纯的机制设定,而是对该车历史性能、战术定位与核心缺陷的深度还原。“闪击” 技能复刻其机动性与突击战术,“烟幕” 技能映射其装甲薄弱的生存困境,两者的矛盾则呼应了历史上的战术两难。这种 “源于历史、忠于现实” 的设计,不仅让卡牌技能更具逻辑说服力,也让玩家在游戏过程中能直观感受到二战装甲战术的复杂性与历史细节。
制作名单:
图片收集 kards player 浏览器
文本编辑 kards player 豆包AI
创意设计 kards player 豆包AI
信息推送 kards player

全部评论 5
公益广告:(来自@stars_waste)https://www.acgo.cn/team/1954136972457275392(求求加,这个团有400多人,真的不容易被团贩子删了好多呢...还可以给你们一些基础权限:比如10~50人团队,还可以承包TPOW、TPOJ竞赛,拥有丰富的题库,优秀的大佬都在团队之中,还有14个附属团,拥有比较强大的积分系统,还有竞赛审核、积分统计等职位等着你,还有一些精美或者很猎奇的图片,还有队长精心布置的小说,也有比较完善的作业和奖品,特别是出比赛,还能收货很多的礼品哦,这个团队还在洛谷、绍兴一中网站、cppreference、CSND博客中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所有团队总数到达了21个团队,可以随进随退,也不会强求你们的哦,所以,你们愿意加团吗?真的,求求啦,我也可以给你们拉人,我将会非常真心的对待每一个优秀的ACGO青年的!!!!!!!!ACGO万岁!!!)
17小时前 来自 广东
0需要帮助的可以私信,用KARDS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17小时前 来自 广东
0

昨天 来自 江苏
0+1
昨天 来自 江苏
0点赞,关注,转发
昨天 来自 广东
0
昨天 来自 广东
0














有帮助,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