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后方显影中(小说)
2025-07-30 18:33:08
发布于:浙江
第一卷:初始灰度
第1章 观测站建立
九月的风卷着粉笔灰和隐约的桂花香,在高二(3)班的教室里打了个旋儿,最终沉淀在温言面前的坐标纸上。她微微蜷缩在教室最末排的右后方角落,像一粒被遗忘在实验皿边缘的孢子。
“安全区坐标确认:
X轴:东起第8扇窗(含外侧悬铃木干扰变量)
Y轴:纵向第3根灯管(频闪风险等级:低)
原点:课桌左上角凹陷处(距前桌椅背42.5cm)”
笔尖在自制坐标系的中心点重重一顿,洇开一小片蓝墨。温言合上厚重的牛皮面手账,封皮上“生物观察实录Vol.17”的字迹已有些磨损。这是她转学第三周,也是她将这张掉漆的旧课桌构筑成绝对安全区的第十七天。
安全区法则第一条: 视线规避。她垂眸,目光精准锁定在身前80度扇形区域内——前桌女生发尾分叉的毛躁、左斜方男生校服领口沾着的豆浆渍、以及讲台上物理老师挥舞三角板时飞溅的唾沫星子。所有信息被迅速编码录入脑海,待午休时转化为手账上的冰冷批注。例如第三排那个总甩钢笔的男生,目前危险等级标记为:B+(噪音污染源)。
“咔嚓。”
一声极轻的快门声,像细针扎破凝滞的空气。
温言脊椎倏地绷直。声源在安全区边界之外——靠窗第三扇窗附近,X轴坐标7.8至8.2的灰色地带。她屏住呼吸,用0.1秒完成风险评估:快门声非教学设备,属未授权观测行为。她不动声色地将手账竖立成盾牌,挡住侧脸,只从本子上沿露出一道缝隙。
取景框的反光像一尾银鱼,在窗玻璃上一闪而过。镜头后方,穿灰色连帽卫衣的男生半倚窗框。他左手漫不经心地转着镜头盖,右手托住一台老式胶片相机。风掀起他额前碎发,露出微蹙的眉心和过分专注的眼神。相机镜头黑洞洞的,正缓慢扫过教室全景。
“ 目标:穿灰色卫衣的男生(身份待查)
行为记录:
1. 连续三天于7:15到校,擦拭第三扇窗框(时长3分28秒±2秒)
2. 课间拒绝群体活动(孤立指数★★☆)
3. 疑似携带违禁影像设备(威胁等级:待定)”
温言在心底默诵手账第36页的条目,笔尖却悬在空白页上迟迟未落。不对。此刻他的镜头移动轨迹有异常——不是惯常的45度仰角拍悬铃木,也不是俯拍走廊人流。那镜头正以极其缓慢的速度,从教室正前方的黑板报…滑向后排。
她的右后方。
心跳监测仪般精准的节奏被打乱了一拍。温言猛地低头,额发扫过手账纸页。太近了。安全区原点正暴露在那个黑色洞口下,如同显微镜下的草履虫,无所遁形。她下意识收紧手指,指甲在牛皮封面上掐出一个月牙印。
“沈昼!窗边那个!相机收起来!” 物理老师的三角板“啪”地敲在讲台。
镜头应声抬起。叫沈昼的男生懒洋洋应了声“抱歉”,指尖却多转了一圈镜头盖。温言趁机将身体缩进墙壁与高高垒起的教辅书形成的夹角里,迅速翻开手账新页,落笔时笔尖却失控地戳破了纸——
“突发变量记录:
时间:9:17 AM 10:23
事件:镜头越界扫描
异常:目标对象(沈昼)擦拭窗框动作中断(今日仅完成87%)
威胁等级上调至:A-(原因:观测行为不可预测)”
下课铃炸响。人潮裹挟着喧哗涌向走廊。温言等到最后一个人离开,才起身将窗户推开一条缝。秋风吹进来,卷走了她桌角的草稿纸,却吹不散视网膜上残留的、那个黑洞洞的镜头。
她走到沈昼停留过的第三扇窗前。窗框纤尘不染,唯独角落有一小块未擦拭的水渍,形状像一尾蜷缩的蝌蚪。鬼使神差地,温言从口袋摸出一张淡黄色便利贴,啪地按在那点瑕疵上。
“清洁度瑕疵坐标:(8.1, 3.2)”
刚写完,身后传来散漫的脚步声。她触电般缩回手,便利贴却黏在玻璃上,在阳光下亮得刺眼。沈昼不知何时折返,正倚着门框看她,相机随意地挂在胸前。
“同学,”他忽然开口,声音像隔着一层毛玻璃,“你挡到我的光了。”
温言倏地回头。逆光中看不清他的表情,只有相机镜头反射着冷冽的光,像猛禽的瞳孔。
“以及——”他指了指她背后的窗,“那张便利贴,贴歪了0.5厘米。”
风吹起她手账的书页,哗啦啦翻过写满坐标的纸。温言攥紧拳头,指甲陷进掌心。安全区第一次被标上了入侵警报。
而沈昼的取景框里,正无声定格着一个画面:
秋阳穿透玻璃,将那张写着坐标的便利贴和她绷紧的侧影,叠印成一张过曝的底片。右下角数据栏显示:
快门:1/125s|光圈:f/2.8|焦距:35mm
备注:观测目标001号——安全区防御工事出现裂缝。
这里空空如也
有帮助,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