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DS|一号坦克DAK
2025-10-29 19:36:46
发布于:广东
我的语文真的不好

关于图片:
(这是我自己写的,不是AI生成)一辆一号坦克DAK驰骋在土地上,沙尘飞扬,远方是滚滚硝烟,一号坦克DAK在战场上前进,攻势显然是势如破竹。
简介:一号坦克 DAK(DAK 为德语 “Deutsches Afrikakorps” 缩写,即 “德国非洲军团”)并非独立的坦克型号,而是德国为适应北非战场环境,对一号坦克 B 型进行热带化改装后的专用版本,官方常称其为 “一号 Tp 坦克”(Tp 为 “Tropen”,意为 “热带”)。它是二战初期德国非洲军团的早期装甲力量组成,核心定位是 “适应沙漠作战的轻型侦察 / 支援坦克”,其设计与实战均围绕北非的极端环境与战场需求展开。
想到这个了吧:

研发背景:为沙漠作战量身改造
1941 年德国组建非洲军团介入北非战场后,原有的一号坦克 B 型暴露出诸多不适应沙漠环境的缺陷:高温导致发动机易过热、沙尘易堵塞进气系统、缺乏针对性的散热与防尘设计。为解决这些问题,德军对一号坦克 B 型启动紧急改装,核心目标是 “在不改变基础结构的前提下,提升沙漠环境适应性”,最终形成了专门配属非洲军团的 DAK 版本。其改装并非全新研发,而是基于成熟的一号 B 型底盘升级,既控制了成本,又能快速量产补充前线。
核心技术特征:热带化改装与基础性能
关键改装亮点:(针对北非环境)
热带适应性升级:加装高效空气滤清器,有效阻挡沙漠沙尘进入发动机与传动系统,降低故障概率;优化排气装置为向上排气设计,避免沙尘被排气管吸入或扬起的沙尘影响视野。
防护与细节调整:部分车辆额外加装简易沙尘防护板,减少沙尘侵入车体缝隙;保持原有的 2 人乘员配置(驾驶员兼机电员、车长兼机枪手),但在车内增加了储水容器,适配沙漠地区的补水需求。
| 性能维度 | 具体数据 | 
|---|---|
| 战斗全重 | 5.8 吨 | 
| 尺寸规格 | 长 4.42 米、宽 2.06 米、高 1.72 米 | 
| 动力系统 | 梅巴赫 NL 38 TR 六汽缸液冷汽油机(100 马力) | 
| 机动性能 | 最大速度 40km/h,最大行程 170km | 
| 装甲防护 | 最大厚度 13 毫米(仅能抵御轻武器与流弹) | 
| 武器配置 | 2 挺 7.92 毫米 MG13 机枪(无火炮) | 
| 通讯设备 | FuG2 电台(满足沙漠集群协同需求) | 
从参数可见,一号坦克 DAK 的核心优势仍在于机动性,而火力与防护的薄弱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 这与其 “轻型支援坦克” 的定位直接相关,也为其战场表现埋下了伏笔。
1. 主要部署与作战任务
一号坦克 DAK 作为非洲军团早期装甲部队的补充力量,主要配属给装甲师的侦察营或步兵支援单位,核心任务包括:
战场侦察:凭借 40km/h 的极速与灵活转向,在沙漠开阔地带执行前沿侦察、敌情探测任务,为德军装甲集群(如隆美尔的第 7 装甲师)提供战场情报;
步兵支援:以两挺 MG13 机枪压制英军步兵与轻型装甲车,配合主力坦克(如三号、四号坦克)突破防线;
侧翼警戒:在主力部队推进时,负责掩护侧翼,防范英军轻型装甲部队的迂回偷袭。
2. 实战优势与致命短板
优势:热带化改装使其在沙漠环境中的可靠性显著优于未经改装的坦克,170km 的续航里程能适配北非战场广阔的作战半径;机动性在沙漠地形中尤为突出,可快速穿插至英军防线薄弱环节,契合隆美尔的 “机动突击” 战术思路。
短板:火力极度薄弱,机枪无法对抗英军 Matilda II 步兵坦克等装甲目标,面对英军反坦克炮时几乎毫无还手之力;13 毫米的装甲防护形同虚设,即使是英军轻型反坦克步枪也能轻易击穿,导致其战损率极高。
3. 退出一线的原因
1942 年第二次阿拉曼战役后,一号坦克 DAK 逐渐退出一线作战:一方面,英军大量列装更先进的坦克与反坦克武器,其防护与火力的劣势彻底暴露;另一方面,德国为非洲军团补充了更多三号、四号坦克及一号自行反坦克炮等专用装备,一号坦克 DAK 的战术价值被逐步取代,剩余车辆多转为训练车或后勤支援车辆。
历史定位与影响
一号坦克 DAK 虽不是北非战场的 “主力装备”,却是德国装甲部队适应特殊战场环境的重要尝试,其历史价值体现在两方面:
战术过渡价值:作为非洲军团初期的 “应急装备”,它填补了德军在北非装甲力量的空白,为隆美尔的早期攻势提供了必要的侦察与支援能力,见证了 1941 年德军在北非的快速推进;
技术积累意义:其热带化改装经验(如空气滤清器、高温环境动力优化)为后续德军坦克的海外部署提供了参考,后续的三号、四号坦克热带型均借鉴了相关设计。
名人名事:
一、与 “沙漠之狐” 隆美尔的战术绑定:应急先锋与侦察尖兵
一号坦克 DAK 最核心的名人关联,便是德国非洲军团指挥官 —— 埃尔温・隆美尔元帅。1941 年 2 月,隆美尔临危受命前往北非接管战局时,德军首批抵达的装甲力量极为有限,一号坦克 DAK(热带改装型)成为他早期可依赖的 “快速反应部队”,全程参与了隆美尔在北非的首次辉煌攻势。
1941 年 3 月至 4 月,隆美尔发动 “闪电反击”,将此前溃败的意军失地尽数收复。在这场被誉为 “沙漠狂飙” 的攻势中,一号坦克 DAK 扮演了关键角色:它凭借轻便灵活的特性和热带化改装后的可靠性,组成先锋侦察群,率先穿插至英军防线薄弱环节,为隆美尔提供了精准的战场情报。例如在逼近艾季达比耶(Agedabia)时,正是一号坦克 DAK 的侦察分队确认英军撤退路线,隆美尔才果断下令装甲集群追击,最终将英军赶出昔兰尼加(Cyrenaica)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隆美尔的战术风格与一号坦克 DAK 的定位高度契合:他擅长利用沙漠地形的开阔性实施机动突击,而火力薄弱、防护有限的一号坦克 DAK,虽无法正面对抗英军重型坦克,却能凭借 40km/h 的极速执行迂回、警戒任务,成为隆美尔 “钳形攻势” 中的 “轻骑兵”。在 1941 年 4 月包围梅基利(Mechili)的战斗中,一号坦克 DAK 与其他装甲部队协同,成功俘获了英军奥康纳(O’Connor)和尼姆(Neame)两位将军,这场胜利也让隆美尔的 “沙漠之狐” 名号声名鹊起 —— 而一号坦克 DAK 正是这场追击战中的先锋力量。
二、反坦克 521 营的 “以弱搏强”:十字军行动中的悲壮坚守
一号坦克 DAK 的变型车(一号自行反坦克炮)配属的德军反坦克 521 营,在北非战场留下了著名的战斗记录,其事迹成为 “弱装备抗强敌” 的典型案例。1941 年 11 月,英军发动 “十字军行动”,试图解围被德军围困的托布鲁克,此时配属非洲军团的反坦克 521 营装备了多辆一号自行反坦克炮(基于一号坦克 DAK 底盘改装,加装 47 毫米反坦克炮),承担起阻击英军装甲集群的重任。
战役中,该营面对的是英军大量先进坦克,包括装甲厚重的马蒂尔达 II 型步兵坦克。尽管一号自行反坦克炮的装甲仅能抵御轻武器,47 毫米炮在远距离难以击穿英军重型坦克的正面装甲,但官兵们凭借精准的射击技术和灵活的伏击战术,在 1000-1200 米的有效射程内频繁偷袭英军坦克侧翼。据战史记载,该营在战役初期成功击毁多辆英军坦克,为德军防线争取了宝贵时间。然而,由于车身轮廓过高、防护薄弱,该营在激战中损失了 13 辆装备,剩余车辆仍坚持战斗至弹药耗尽 —— 这种以弱抗强的坚守,成为非洲军团 “顽强作战” 精神的缩影,也让一号坦克 DAK 系列装备在战史中留下了悲壮的一笔。
三、“骷髅旗” 车组的特殊印记:第 5 轻装师的早期侦察传奇
根据史料记载,德国非洲军团第 5 轻装师 5 团 1 大队 1 连曾装备一辆一号坦克 A 型(热带改装前的基础型号,后逐步升级为 DAK 标准),该车组因在炮塔上插着 “骷髅旗” 而成为战场标志性存在。1941 年春,这支分队作为首批进入利比亚的德军装甲单位,承担了前沿侦察任务,在埃尔阿盖拉(El Agheila)与英军的首次遭遇战中崭露头角。
当时,英军凭借装甲优势占据主动,但该 “骷髅旗” 车组利用沙漠地形的隐蔽性,多次穿插至英军后方侦察兵力部署,为隆美尔制定防御战线提供了关键情报。在 1941 年 2 月 24 日的首次交火中,该分队与其他德军单位协同,击毁 3 辆英军装甲车、俘获 1 辆卡车,己方无一伤亡 —— 这场小胜极大提振了非洲军团的士气,也让 “骷髅旗” 车组成为第 5 轻装师的 “明星分队”。尽管这辆坦克的具体车组成员姓名未被详细记载,但它的标志性涂装和侦察战绩,成为一号坦克 DAK 在北非早期作战的重要记忆点。
四、历史注脚:没有专属王牌,却见证时代的 “无名英雄”
与二战后期的虎式、豹式坦克不同,一号坦克 DAK 因火力和防护的先天不足,并未诞生像米歇尔・魏特曼那样的王牌车组。但它的名人名事,更多体现在 “见证者” 与 “参与者” 的角色上:它是隆美尔北非闪电战的 “应急先锋”,见证了 “沙漠之狐” 的战术巅峰;它是非洲军团基层官兵顽强作战的 “载体”,承载了反坦克 521 营等单位的悲壮坚守;它更是二战初期德军装甲部队 “以训练车应急作战” 的缩影,其事迹背后是战争初期轴心国与盟军在北非的实力博弈。
技能与历史
一、核心技能:烟雾 + 冲击(对应现实:沙漠机动侦察与突击压制)
根据游戏设定,一号坦克 DAK 的核心技能为 “烟雾” 与 “进入前线时获得冲击”,卡牌属性为 1 费 1 油、攻击力 2、生命值 1 的轻型坦克,这组设计完美复刻了其现实中 “轻装高速、侦察为先、压制为辅” 的核心定位:
技能效果与现实对照:
“冲击” 技能:对应现实中一号坦克 DAK 的快速穿插与火力压制能力。游戏中 “冲击” 可让坦克部署后立即形成战术威慑,快速争夺前线阵地,这与现实中该坦克 40km/h 的最大速度(沙漠实际 30-35km/h)、作为德军非洲军团先锋侦察群的角色高度契合。现实中,它常凭借高机动性绕过敌方正面防线,用 2 挺 MG13 机枪压制英军步兵与轻型装甲车,而游戏中 “冲击” 带来的即时战场存在感,正是这种 “快速介入、瞬时压制” 战术的卡牌化呈现 ——1 费低门槛部署也贴合其 “轻型坦克” 的定位,如同现实中德军用其快速填补战场缺口、抢占侦察节点。
“烟雾” 技能:是对沙漠战场隐蔽需求与防护短板的现实映射。一号坦克 DAK 装甲仅 6-13 毫米,无法抵御反坦克炮与坦克炮攻击,现实中德军常利用沙漠沙丘隐蔽机动,或通过释放烟雾掩护撤退与侦察。游戏中 “烟雾” 技能本质是 “防御性威慑”,既模拟了沙漠环境的隐蔽特性,也对应了现实中 “以隐蔽弥补防护不足” 的战术选择 —— 生命值仅 1 的薄弱设定,更是直接还原了其 “易被摧毁、不可硬刚” 的现实短板,迫使玩家像历史上的德军那样,用 “烟雾” 规避伤害,而非正面对抗重型单位。
游戏机制的历史妥协:1 费 1 油的低消耗设计,对应现实中一号坦克 DAK 作为早期轻型坦克的 “低成本、可批量部署” 特性。二战初期德军赴北非时,主力坦克数量匮乏,一号坦克 DAK 作为补充力量批量投入,游戏中低费部署的设计,正是对这一 “应急填补战力缺口” 历史背景的呼应;而攻击力 2、生命值 1 的属性平衡,既符合卡牌游戏 “低费单位弱生存” 的规律,也忠实反映了其 “火力仅够压制软目标、防护近乎裸奔” 的现实性能。
二、战术定位:轻型突击与阵线支援(对应现实:步兵协同与战场补位)
在《KARDS》的德军卡组体系中,一号坦克 DAK 属于 “前期快攻组件”,常与山地兵、闪电战指令卡配合,快速抢占前线阵地,这一战术定位完全延续了其现实中的战场角色:
战术逻辑与现实对照:
游戏中的 “快攻适配”:对应德军非洲军团 “闪电战” 战术核心。现实中隆美尔强调 “速度即防御”,一号坦克 DAK 作为侦察先锋,为后续装甲集群开辟通道,而游戏中德国阵营以 “快速、强力的进攻著称”,一号坦克 DAK 的低费部署、冲击技能恰好契合这一战术风格,如同历史上它为三号、四号坦克提供侦察情报,游戏中它也为高费重型坦克创造部署环境。
阵线支援的现实原型:游戏中一号坦克 DAK 常作为 “过渡单位”,协助步兵争夺前线、消耗敌方低费单位,这对应现实中其 “步兵支援” 的应急功能。1941 年梅基利包围战中,一号坦克 DAK 与步兵协同推进,用机枪压制英军火力点,游戏中其攻击力 2 刚好能应对敌方低费步兵、轻型单位,如同现实中它 “专打软目标、不硬刚坦克” 的火力运用原则 —— 既不与敌方重型单位正面抗衡,又能有效填补前期战场空白,这与现实中 “以战术补装备之短” 的思路完全一致。
三、卡组协同:契合德军战术体系(对应现实:步坦协同与信息联动)
《KARDS》中一号坦克 DAK 并非孤立卡牌,其技能设计与德军 “包围”“闪电战” 等指令卡、山地兵等单位卡形成协同效应,这一协同逻辑精准还原了现实中德军非洲军团的作战体系:
协同机制与现实对照:
与 “包围” 指令卡协同:对应现实中德军的侧翼迂回战术。游戏中 “包围” 可复制单位形成数量优势,而现实中一号坦克 DAK 常组成侦察分队实施多方向穿插,配合主力形成合围(如加查拉战役中的侧翼突击)。这种 “数量优势弥补单体弱势” 的协同设计,既符合卡牌游戏的组合策略,也还原了现实中德军 “以多辆轻型坦克协同,压制敌方分散兵力” 的战术 —— 毕竟单辆一号坦克战力有限,但集群侦察与协同压制能形成战场优势。
与 “闪电战” 体系契合:对应现实中 “信息优先、快速突破” 的战术核心。游戏中德国闪电战卡牌强调装甲单位快速突击,而一号坦克 DAK 的低费快速部署,恰好能为闪电战铺路,如同现实中它凭借 FuG2 无线电收发报机,实时传输侦察情报,成为隆美尔 “集中装甲、快速突破” 的信息节点。这种 “前期侦察 - 中期突击 - 后期收割” 的卡组逻辑,正是对德军非洲军团战术体系的卡牌化浓缩。
四、技能边界:还原历史性能局限(对应现实:装备短板与战场限制)
《KARDS》对一号坦克 DAK 的技能设计,不仅还原其优势,更通过属性限制体现历史短板,实现 “游戏平衡” 与 “现实还原” 的统一:
技能限制与现实对照:
低生命值(1 点):直接对应现实中 6-13 毫米的薄弱装甲。游戏中它易被敌方火炮、坦克单位秒杀,如同现实中面对英军反坦克炮或马蒂尔达 II 型坦克时的脆弱性 —— 这一设计杜绝了其 “超模使用”,也忠实反映了历史上它 “仅能在特定场景发挥作用” 的局限,无法像重型坦克那样持久作战。
无反装甲能力:对应现实中机枪火力的战术边界。游戏中其攻击力 2 仅能应对轻甲单位,无法对抗高防御坦克,这与现实中 MG13 机枪 “无法击穿坦克装甲” 的短板完全一致。历史上它面对英军重型坦克时毫无还手之力,游戏中也同样需要规避敌方高费装甲单位,只能通过伏击、协同等方式间接发挥作用,这正是对 “装备性能决定战术边界” 的现实遵循。
热带化适配的隐性体现:虽然游戏未直接标注 “热带改装”,但低费高机动的设计间接呼应了其现实特性。现实中通过加装大型空气滤清器、优化冷却系统适配沙漠环境,使其成为北非战场的专属装备;而游戏中它作为德军非洲军团专属卡牌,在与英军(北非主要对手)的对战中能发挥前期压制作用,这与现实中它 “专为沙漠战场优化、针对性对抗英军轻型装备” 的历史定位高度契合。
总结:卡牌技能是历史现实的战术浓缩
《KARDS》对一号坦克 DAK 的技能设计,实现了 “三重统一”:
技能效果与现实性能统一:“烟雾” 对应隐蔽需求、“冲击” 对应机动压制、低属性对应装甲火力短板;
战术定位与历史角色统一:低费快攻契合侦察先锋定位,卡组协同还原步坦协同体系;
游戏平衡与历史真实统一:既通过低费高机动满足卡牌游戏的前期节奏需求,又通过薄弱生存能力还原历史局限。
这种设计本质是 “历史战术的卡牌化转译”—— 没有夸大其战力,也没有虚构技能,而是将一号坦克 DAK 在北非战场的 “机动侦察、协同压制、隐蔽求生” 等核心特质,转化为符合游戏逻辑的技能与属性,让玩家在卡牌对战中,既能体验策略乐趣,也能间接感受二战中 “以战术补装备之短” 的战争智慧。
制作名单:
图片收集   kards player 浏览器
文本编辑   kards player 豆包AI
创意设计   kards player 豆包AI

全部评论 8
- 渣,渣。。是、吴迪? - 1小时前 来自 北京 0
- 沙漠之狐向您致敬 - 2小时前 来自 河北 0
- 为爱发电(真心话) - 昨天 来自 广东 0
- 等热度没了就更 
 😁- 昨天 来自 广东 0
- 没错我就是看没热度了才赶紧更的 - 昨天 来自 广东 0
- 更新过程:玩MC->玩CF->写作业->写帖子->加工帖子->发布->圈热度 - 昨天 来自 广东 0
- 我得花半个小时才能完成一个帖子,所以千万别催 - 昨天 来自 广东 0
- 过几天要期中考试,更新可能会更慢 - 昨天 来自 广东 0




















有帮助,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