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团队队内比赛人工智能(AI)使用管理
2025-10-10 17:48:26
发布于:浙江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与依据
为严格规范编程团队队内比赛(以下简称 “队内比赛”)中各参赛队伍对人工智能(以下简称 “AI”)工具的使用行为,防范 AI 滥用破坏比赛公平性、泄露比赛核心信息、引发代码安全风险,保障比赛有序开展及各参赛队伍合法权益,依据团队内部竞赛管理办法、AI 使用基础规范,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规则适用于队内比赛所有参赛队伍及成员(以下统称 “参赛者”),覆盖比赛全流程(包括赛前准备、赛中开发、赛后评审),涉及代码生成、漏洞检测、文档撰写等与 AI 相关的所有行为。
第三条 核心原则
参赛者必须遵循 “赛前申请、限域使用,全程留痕、违规扣分” 的原则,严禁任何未经申请、超范围使用 AI 工具的行为,禁止利用 AI 工具获取不正当比赛优势。
第二章 AI 使用申请与权限管控
第四条 AI 工具准入范围
队内比赛仅允许使用赛前由比赛组委会公示的《队内比赛可使用 AI 工具清单》(以下简称 “比赛 AI 清单”)内工具,清单包含工具名称、版本、允许使用场景(如代码语法纠错、简单逻辑优化),严禁使用清单外任何 AI 工具(包括个人私藏工具、未公示的第三方工具等)。
比赛 AI 清单由组委会联合技术部、安全部提前 15 天公示,公示期内接受参赛队伍反馈,公示结束后无异议即生效;比赛期间不得新增或变更 AI 工具,若清单内工具出现故障,需由组委会统一提供替代方案,参赛者不得自行更换。
第五条 AI 使用申请流程
参赛队伍需在比赛开始前 7 天,提交《队内比赛 AI 使用申请表》,注明申请使用的 AI 工具名称、使用场景(如仅用于代码格式检查、特定模块开发)、使用成员及操作权限分配,附团队负责人签字确认文件。
组委会在 3 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技术部核查申请场景与比赛任务的匹配度,安全部评估数据安全风险,审核通过后授予 “比赛专属 AI 使用权限”,权限仅在比赛期间有效(从比赛开始至提交成果后 24 小时);审核不通过的,需在 2 天内修改申请内容重新提交,逾期未通过则取消 AI 使用资格。
严禁跨队伍借用 AI 使用权限,或向未申请 AI 使用的成员开放权限;若发现权限共享,立即取消双方队伍 AI 使用资格,并对借出方扣 100 分。
第三章 AI 工具使用操作规范
第六条 数据上传管控
严禁向 AI 工具上传以下数据:
比赛核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比赛题目未公开细节、组委会提供的测试用例、评分标准等);
团队未公开的解题思路、核心算法框架、代码初稿等;
涉及团队商业秘密、成员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手机号)的内容;
未经授权的第三方代码、文档或知识产权归属不明的内容。
确需上传比赛相关数据的,需提前提交《AI 数据上传审核单》,注明上传数据内容、用途及脱敏处理方式(如删除比赛标识、匿名化成员信息),经组委会技术专员、安全专员双重审核通过后,在指定加密环境上传;上传过程自动生成日志,日志由组委会存档至比赛结束后 6 个月。
若违规上传数据,首次发现扣 50 分,二次发现扣 150 分,三次及以上直接积分归零。
第七条 代码生成与使用规范
使用 AI 生成的代码,需满足以下要求:
生成代码占团队最终提交代码的比例不得超过 30%,且仅可用于非核心功能模块(如 UI 界面渲染、简单数据处理),核心算法模块(如解题关键逻辑、性能优化代码)严禁使用 AI 生成;
对 AI 生成的代码必须进行 “全量人工审核”,逐行检查逻辑正确性、安全性及与团队代码风格的一致性,编写《AI 生成代码审核报告》,经团队技术负责人签字后随比赛成果一并提交;
在代码头部添加 “AI 生成标识”,注明 AI 工具名称、生成时间、审核人及代码功能,未标注的每处扣 20 分。
严禁直接使用 AI 生成的代码未经审核提交,或超比例使用 AI 生成代码;若发现未经审核提交,扣 100 分并要求 24 小时内整改,整改不合格则该模块按 0 分计算;若超比例使用,每超出 10% 扣 80 分,超出 50% 及以上直接积分归零。
第八条 赛中操作记录要求
参赛者使用 AI 工具时,需实时记录操作日志,包括使用时间、工具名称、输入指令、生成结果、使用成员等信息,每 2 小时向组委会提交一次日志快照;逾期未提交或日志不完整的,每次扣 3 分。
比赛期间严禁关闭 AI 操作审计功能,或篡改、删除操作日志;若发现日志异常,立即暂停该队伍比赛进程,启动调查,调查确认违规的扣 200 分,情节严重的取消比赛资格。
第四章 违规处理与扣分标准
第九条 违规行为认定与扣分
轻微违规行为(单次扣 30-50 分):
未按时提交 AI 操作日志或日志信息不全;
AI 生成代码未添加标识或标识信息错误;
临时变更 AI 使用成员未提前向组委会报备。
一般违规行为(单次扣 80-150 分):
超范围使用 AI 工具处理核心算法模块;
违规上传非核心比赛数据未造成严重影响;
AI 生成代码占比超出 30% 但未达 50%;
借用或共享 AI 使用权限给其他成员。
严重违规行为(单次扣 200-300 分或积分归零):
使用比赛 AI 清单外的 AI 工具;
违规上传比赛核心信息、团队核心算法框架;
直接使用未经审核的 AI 生成代码导致成果存在重大漏洞;
篡改、删除 AI 操作日志或关闭审计功能;
AI 生成代码占比达 50% 及以上;
二次发生一般违规行为或三次发生轻微违规行为。
特别严重违规行为(直接取消比赛资格,扣除全部比赛积分,取消后续 1-2 次队内比赛参赛资格):
利用 AI 工具窃取其他队伍解题思路、代码成果;
伪造 AI 使用审核文件、操作日志;
因违规使用 AI 导致比赛数据泄露、系统故障等重大事件;
拒不配合组委会违规调查或提供虚假调查材料。
第十条 扣分执行流程
组委会在比赛期间通过 “实时监控 + 随机抽查” 发现违规行为,或收到其他队伍举报后,需在 2 小时内启动核查,核查过程需调取 AI 操作日志、上传记录、代码审核报告等证据。
核查确认违规后,组委会出具《违规处理通知书》,注明违规行为、扣分依据及扣分额度,送达违规队伍并公示;违规队伍可在 12 小时内提出申诉,申诉需提交补充证据,组委会在 24 小时内复核并出具最终处理结果。
比赛结束后,根据各队伍总扣分情况调整最终排名:扣分后总分相同的,按无违规记录时长排序;累计扣分超 300 分的,取消参与评优资格(如 “技术创新奖”)。
第五章 监督与保障
第十一条 监督机制
成立 “比赛 AI 使用监督小组”,由组委会主任、技术部负责人、安全部专员、参赛队伍代表(每支队伍推选 1 名,共 5-7 名)组成,负责监督本规则执行。
监督小组采取以下监督方式:
赛中实时监控:通过比赛专用平台监控各队伍 AI 使用情况,对异常操作(如高频上传数据、长时间使用 AI)实时预警;
赛后评审:在成果评审阶段,对各队伍提交的 AI 相关材料进行专项审核,确认无违规后纳入最终评分。
设立 “违规举报通道”(包括比赛专属邮箱、线上表单),举报需提供明确证据(如截图、日志片段),对举报属实的,给予举报者额外加分(50 分),对恶意举报的扣 1000 分。
第十二条 保障措施
提供比赛专属 AI 使用环境,内置审计、监控功能,限制数据上传范围,自动拦截违规上传行为;若环境出现故障,组委会需在 1 小时内提供备用环境,确保比赛正常进行。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三条 规则解释与更新
本规则由队内比赛组委会负责解释,若比赛期间出现未明确规定的 AI 使用场景,需由组委会集体讨论并出具临时规定,临时规定公示后立即生效。
本规则根据后续队内比赛需求、AI 技术发展情况每年更新一次,更新草案经团队全体成员投票(赞成票超 2/3)后发布实施。
第十四条 生效日期
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生效,适用于此后举办的所有编程团队队内比赛,原有比赛 AI 使用相关规定与本规则不一致的,以本规则为准。
猫武士——雷族团队族长
2025.10.10














有帮助,赞一个